十年一路,风雨阳光。2023年,《语言与符号》(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刊,由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编辑出版)迎来创刊10周年之庆!作为我校第五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活动之一,10月17日下午,“《语言与符号》创刊十周年暨语言符号学的发展”系列线上讲座首讲拉开了序幕!
开幕式上,首先由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教授致辞。王铭玉教授对“《语言与符号》创刊十周年暨语言符号学的发展”系列讲座的召开表示祝贺,向莅临参会的各位专家和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王铭玉教授总结概括了《语言与符号》的创刊及成长历程,对我校各级领导给予的关切支持表示诚挚谢意。同时,他表示,《语言与符号》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编委会各位专家以及全国同行的帮助与支持。王铭玉教授热忱感谢各位专家和学者莅临创刊之庆!对系列讲座嘉宾及讲座主题做了引导与推介。致辞最后,王铭玉教授取用创刊主编寄语来表达对《语言与符号》未来发展的“浪漫期许”:“一份刊物,一个平台,一步台阶。作为国内符号学研究领域一支怀揣梦想的新生力量,我们期盼在符号学王国那方高远自由的天空能因为有我们这样一朵俏然的小小云花而被熨贴上别样的风情、生机与活力……”
王铭玉教授
10月17日下午4点,众所期待之中,符号学界知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杰教授以《“文”与“体”之间:伦理符号学的反思—— 基于《易传》“各正性命”的精神文化符号学探索》为题开启第一场讲座,主持人由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李玉凤博士担任,她着重介绍了张杰教授在符号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以及在符号学教育及传承方面做出的令人敬佩的努力。近年来,张杰教授对精神文化符号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中国符号学思想内涵的思考深具启发价值。
张杰教授
讲座依据《易传》中的“各正性命”思想,基于文学创作实践,从精神文化符号学的维度,批判地借鉴伦理符号学的相关论述,对符号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他认为,符号学研究应该通过回归自然本体,让意义充分释放,关爱包括“己者”在内的一切生命体,甚至把非生命体也视为是“个性”。这才是把符号学与生命真正融在一起,才能够真正担负起符号学研究的使命和责任。
对于回归自然的重要性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张杰教授认为,回归自然是具有精神内涵的过程,需要关注自然的美和伦理道德。其次,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体现在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此外,张杰教授以俄国文学家普希金为例,探讨了其在不同阶段的作品结构变化,并强调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应摆脱理性的束缚,回到生命的本质。 最后,主持人从自身学习体会出发,引导大家围绕符号意义去思考问题并为此展开交流,讲座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据悉,“《语言与符号》创刊十周年暨语言符号学的发展”系列讲座第二场将由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德禄教授主讲,题目为:《多模态话语中社会符号意义构成研究》。敬请期待!希望大家继续给予支持和关注!
通讯员丨朱泾涛 于媛媛
一审 | 朱泾涛
二审 | 李玉凤
三审 | 冯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