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 首页
  •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中心主任
    研究机构
    学术机构
  • 中心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出版
  • 相关文件
    中心文件
    学校文件
  • 学术资源
    中文文献
    俄文文献
    英文文献
  • 中心成果
    研究项目
    出版著作
    发表论文
  •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教学资料
    课程设置
  • 学者介绍
  • 站内搜索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学术出版

  • 《语言与符号》
  • 《语言符号学通讯》
  • 《语言符号学译丛》
  • 《语言符号学丛书》
  • 《中国社会语言学》

联系方式

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
电话:022—23230917
E-mail:yuyanfuhao@163.com

学术活动

学习进行时 | 王铭玉: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获与体会
2020-08-09 18:02  

作者简介: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欧洲语言与文化学院俄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根据王铭玉教授发言录音整理)

我校作为全国唯一的“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博士人才培养单位,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成果的国际理解、增强对外宣传主动权、提升对外话语能力等方面大有可为。因此,学习好、研究好、翻译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此,我讲三点认识:一是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总体阅读感悟;二是结合学校特色如何深入开展学习;三是如何将理论学习融入课程思政的一些思考。

一、总体阅读感悟

先谈一下阅读感悟,我用“一二三四”和大家共同分享,即一个思想、两个体现、三位一体、四个时代。

凸显一个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反映、最新解读。

体现两个意志。第三卷收录的内容从时间来看是从2017年10月18日到2020年的1月13日,这个时间段的起始是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发挥“三位一体”作用。这里有两个解释:一个是第三卷与前两卷融会贯通,互为映照,这是第一个“三位一体”,所以大家不要简简单单地孤立看待第三卷,应该和第二卷、第一卷结合起来学习。第二个“三位一体”,是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文局三部门联动,中宣部把方向,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管编撰,外文局负责翻译。第三卷是6月份出版的,从编者和译者的角度如何把握和阐释,我们学校的使命担当和这个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开这个会很有前沿性。

反映四个时代。第三卷的内容与时代脉搏相吻合。一是近代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用大量的篇幅深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指出了近代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二是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它的直接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执政,有没有合法的执政的基础,受到了一些西方理论的质疑。在第三卷的论述里边,大量的篇幅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立身”这个基本命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我们创造了中国的模式,用事实说明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是好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四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中国的实践,来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同时,这个思想也是国际的,充满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要素,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如何深入开展理论学习

如何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一所外国语大学,学习第三卷应该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特色。第一,悟透中文内涵,理解外文表达。我们应该用好第三卷英文版,尽快选编经典译本进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中国,让学生在理解中学好外语,力争成为一名新时代高水平的外语和翻译人才。第二,当作文献学习,开展外译研究。我们学校本身就是搞中央文献外译研究的,读不懂文献是不行的,而不结合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来学也是无的放矢。第三,不能读书就读眼前的文字,一定得在读的过程中,从历史的角度来比较,从时代的角度来分析,从学术的角度来探索,从现实的角度来践行。学文献必须要读进去,但只是读进去还不算个好学生,一定还要从中读出来,即通过自己的思考有所觉悟。第四,要作为“文明互鉴 文明互译”学术交流季的重要活动,开展学习研究,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第五,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思政课程尤其是作为课程思政内容,要进课堂、进班级、进头脑、进行动。要落实课程思政,一要把握主要任务------立德树人;二要坚持“三全”格局------全员、全程、全课程;三要注重协同效应------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要同向同行。

三、将第三卷学习融入课程思政

首先是融入知识,要把19个专题92篇文章和41幅图片合理化分成知识点,板块化形成知识群,外语化译成知识文本进课堂。比如,以《世界跨文化交流》这门课为例,我们分了6大板块,16个国家15个语种,及时把“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抗“疫”微视频都融进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次是融入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把第三卷的内容设置成各种可供讨论的问题,用于设问提问,用于分析解决。以“人文社科前沿问题研究”课为例,第一讲我讲了“十大陷阱”,包括“中等收入陷阱”“贫困陷阱”“历史终结论”“历史周期率”“塔西佗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文明冲突论”“李约瑟之问”“全球化陷阱”等等,这10个陷阱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带着问题主动思考,继而寻求解决之道。第三是融入思考,要把第三卷与我刚刚讲的四个时代结合起来,从历史的角度,从国内国外的视角来思考。以我讲的“一带一路”课程为例,我把“一带一路”课的核心归纳为“十点十面”,“十点”涉及了“一带一路”的十大核心内容,“十面”是指从十个方面来看“一带一路”,包括经济走向、贸易格局、货币趋向、投资形势、国际关系、全球转型、安全系数、危机意识、文明互鉴、中国地位等等,通过这些思考给学生们以启迪。最后是融入温度。不管什么课必须有“温度”,这个“温度”就我们学习第三卷而言,教师首先要信,如果教师自己不信,课堂不可能有趣有情;学生要真学,有热心,有期待。课程思政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要真正融入第三卷,做到有机结合。

【关闭窗口】
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 2014 Research Center for linguistic semiotics
天外-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官方微博 网页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