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 首页
  •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中心主任
    研究机构
    学术机构
  • 中心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出版
  • 相关文件
    中心文件
    学校文件
  • 学术资源
    中文文献
    俄文文献
    英文文献
  • 中心成果
    研究项目
    出版著作
    发表论文
  •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教学资料
    课程设置
  • 学者介绍
  • 站内搜索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学术出版

  • 《语言与符号》
  • 《语言符号学通讯》
  • 《语言符号学译丛》
  • 《语言符号学丛书》
  • 《中国社会语言学》

联系方式

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
电话:022—23230917
E-mail:yuyanfuhao@163.com

学术活动

我校王铭玉教授出席学术会议并作主旨报告
2019-09-05 17:42 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8月24日-25日上午,2019年文化与传播符号学研讨会在桂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研究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四川大学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承办,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旨在探索并推进符号学与文化、传媒、设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把符号学的研究扩展到当代社会蓬勃发展的各个文化领域。我校翻译与跨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王铭玉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会上,王铭玉以“后现代人本视域下的符号体认观”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后现代体验人本观以“体认”为核心,反映了后现代语言哲学的发展趋势。符号学把世界划分为语构、语义和语用三个符域,它们与语言哲学构成了内部的相互关联。可以从符码体认、符喻体认、符化体认、符域体认等方面分析符号生成过程中的体认观。他呼吁建构一门新的符号学分支学科——体认符号学。我校田海龙教授和于鑫教授也一同出席会议并做小组发言。

25日下午,在桂林召开了全国符号学基地联盟会议。该联盟是我校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国际符号学研究所、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研究所和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符号学研究中心于2017年5月共同发起成立的。在本次符号学基地联盟会议上,王铭玉教授宣布上海大学-都灵大学文化符号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同济大学语言学与多模态符号学研究所成为新加盟单位,为其颁发基地铭牌。目前,该联盟成员单位已扩大至7家。

会上,各联盟单位的代表介绍了一年来的工作,分析了已有的成就和不足,讨论了下一阶段的合作方向。田海龙教授代表我校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发言,介绍了中心在学术平台建议、科研成果产出、学术期刊出版、国际交流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和取得的成绩,与其他联盟单位探讨了进一步开展学术合作的途径。

王铭玉教授作会议总结,认为符号学基地联盟的主旨在于“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精诚合作、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应相互取长补短,进行学术互动和学术互鉴,切实推进中国符号学事业的发展。他对基地联盟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几点希望,即进一步加强符号学平台的建设,推动符号学术语体系建设、智库建设,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与培训等。

(田海龙、于鑫)

【关闭窗口】
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 2014 Research Center for linguistic semiotics
天外-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官方微博 网页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