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 首页
  • 中心概况
    中心简介
    中心主任
    研究机构
    学术机构
  • 中心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出版
  • 相关文件
    中心文件
    学校文件
  • 学术资源
    中文文献
    俄文文献
    英文文献
  • 中心成果
    研究项目
    出版著作
    发表论文
  •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教学资料
    课程设置
  • 学者介绍
  • 站内搜索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学术出版

  • 《语言与符号》
  • 《语言符号学通讯》
  • 《语言符号学译丛》
  • 《语言符号学丛书》
  • 《中国社会语言学》

联系方式

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
电话:022—23230917
E-mail:yuyanfuhao@163.com

学术活动

中心王铭玉教授、卢德平教授、吕红周博士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高层论坛
2014-12-08 00:00  

 

  

    2013年6月28日-30日中心王铭玉教授、吕红周博士应邀参加第四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高层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全国语言与符号学高层论坛在每两年一次的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间举行,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的会长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先生,副会长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铭玉教授。王铭玉教授在大会上以“二次命名的符号学阐释”为题做了主旨发言,王教授指出:“命名学与符号学有着天然的联系。无论西方的唯实论和唯实论之争,还是中国的名实之争,其实就是符号的本质来源之争,也是命名学本质价值之争,所以命名学和符号学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从符号学角度对二次命名现象加以阐释会加深对命名学的研究。”王铭玉教授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论述:第一,命名学与符号学的关系。从中西符号学史来看,二者具有同源性和共向性,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第二,二次命名的重要意义。从命名学的定义触发,二次命名体现了演变和发展;从命名学的认知特点研究,二次命名满足的是人类对抽象概念的认知;从命名学的文化内涵分析,二次命名是一历时现象,是对核心概念的延伸。第三,二次命名与符号层级系统的关系。语言是个特殊的符号层级系统,而二次命名与符号阐释的过程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符号学的第二层级系统理论可以对二次命名予以充分阐释。第四,从符号学角度对二次命名现象的分析。从能指、所指、联结、等值和错置五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进行分析,力图用符号学的方法解释二次命名现象的内在机制。第五,从科学研究角度看命名学。从科学研究的七大要素和学科构建的基本标准来关注命名学的地位,以期该学科能在知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心副主任卢德平教授以“符号任意性理论的历史来源——从惠特尼到索绪尔”为题做了发言,从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的实质谈起,指出符号任意性原理蕴含语言的本质特征,对符号任意性理论来源的真相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惠特尼和德克海姆的贡献,索绪尔对惠特尼的继承和发展。中心专职研究员吕红周博士以“语言符号研究的功能视域”为题在分会场做了发言,在语言符号学的理论架构内审视语言的功能,语言作为最典型最复杂的符号系统,是其他符号系统的母版。在回顾了语言在不同人文学科对语言的认识后,引入到语言符号学的视域下分析语言符号系统的功能。如思维与认知功能、表意与释义功能、信息处理功能、社会秩序和文化秩序的建构功能等,在符号包围盒蔓延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只有把握符号功能运行的轨迹才不会迷失自我。与会人员对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表示出浓厚兴趣,这是国内专门从事符号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和实体,进一步扩大了我中心的影响。


【关闭窗口】
天津外国语大学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 @ 2014 Research Center for linguistic semiotics
天外-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官方微博 网页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