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4-5日,“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国际新闻界》、Signs & Media、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A&HCI)、Art Review联合主办。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港台地区及国内约30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全面讨论传媒时代文化与传播符号学的相关议题,除了大会主旨发言,还分别围绕“新媒介技术时代的传播符号学”、“新闻传播符号学”、“电影电视的传播符号学”、“图像与设计的传播符号学”、“认知学与传播符号学”、“文化与民族符号学”、“品牌与广告的传播符号学”、“中国符号学遗产”、“符号学与艺术研究”、“文学叙述分析”、“皮尔斯、索绪尔与传播符号学理论史”等11个单元主题,以圆桌会议的方式展开了学术讨论。
我校副校长王铭玉教授受邀做了大会主旨发言并主持了“文化与民族符号学”单元主题的圆桌会议。王铭玉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为“符号行为与翻译”,分别从“翻译是阐释符号行为”、“翻译是顺应符号行为”、“翻译是情境符号行为”、“翻译是图景符号行为”、“翻译是制约符号行为”、“翻译是一种言语行为”六个方面探索了符号与翻译的关系,提出了创建翻译符号学的思想,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