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智庭 (怀宇)
2016年11月18日至2017年1月17日,我应法国国家图书中心(CNL)之邀,为修改我翻译的《罗兰•巴特传》译稿做了两个月的学术访问。除了修改稿件之外,我自然会对巴黎做故地重游,偶得几首拙诗。
1、塞纳河依旧
塞纳河依旧——
依旧弓一下身腰向西流淌,
依旧呈丰腴乳房慷慨大方,
依旧生气盎然、招展风光。
因你而出现的25座彩桥,
匍匐着供人自由过往,
左岸的才智、右岸的谋略,
共同塑造了巴黎人、法国人的形象。
巴黎圣母院的倒影
不时遁入游船的尾浪,
埃菲尔铁塔的身姿
却倒插水中坚定而轩昂。
那照在水面上的初冬阳光,
带给你贴面吻的温柔、慈祥,
虽然偶有突起的波涌,
随后的缓流即刻抚平心慌。
也不能说塞纳河上没有变化,
一道重现的身影叫我兴奋异常——
有轨电车唤起我儿时的美好记忆,
铃声“叮当”,在为新生态观高唱!
2、巴黎圣诞村
还是在11月末,
两年前才开始有的
“巴黎圣诞村”,
就在香榭丽舍大街
东段两侧便道上,
提前开村布店,
提前营造起
节日气息。
从协和广场看去,
是两处以银白色
为主调的
鲜花盛开的桃花村,
人群熙熙攘攘,
与街心的车流
相互映衬、相互催动,
成了巴黎这时
最新颖、最热闹的风景。
这里是
特色小吃——
各种奶酪、
各种烧烤;
那里是
各种工艺制品——
包括俄国的套娃、
中国的玉雕;
还有各种游艺车,
让你在这条大街两侧
就地钻山、越洞,
享受恐惧和惊喜!
在这巴黎的市中心,
是谁想出的“馊”主意?
竟让一处奢华圣地
接纳“下里巴人”
经营的生计?
白天是花的海,
人是海中的舟帆;
夜来是彩灯的世界,
人更是神话中的众仙。
哦!道理竟这么简单:
这里的游客最多,
既可以刺激多元消费,
也可以让游人
带走对于法国、
对于巴黎
全面的记忆!
3、在地铁里
走进巴黎地铁,
就为消除白天与黑夜的裂隙,
就是要用对于黑夜的瞬间感觉
去对白天做短路的处理。
那几张候车用的长椅,
全被钻进睡袋的闭眼人占据,
他们虽幸免于在家乡死亡,
但梦中也许仍震响着炮击。
还有一个年轻人跛着一只脚,
白色纱布上透出黑色的血迹,
没有人去猜想会是什么伪装,
因为那只脚的一半已不知所去!
往常的快捷与惬意的感觉
被一幕幕惨像重重地压抑,
我向它们不时地送去同情,
却错过了下车,继续呆在了夜里……
4、同乡情
在国内,
同乡是一把伞,
在异地相遇,
撑起来,
共同遮风挡雨,
共同实现期许。
到了国外,
同乡是一把锁,
锁住的,
是难舍的情感和
搅在一起的利益。
为了拿到放心的居住绿卡,
为了挣够起步的积蓄,
而凝聚着合力。
这不,周末了,
三个同乡
聚在一起,
谈了家乡,
谈了祖国,
又谈了当地时局。
夜深了,
仍不肯离去,
酒酣了,
掏出了
更多的肺腑话语,
既是感情强化,
也是攻略设计——
一定要在法国社会
混出个模样,
一定要打拼出
叫法国人诧异的
中国人业绩!
5、“叙利亚家庭”
在一个街口
交通信号灯杆前
站着两个
通身黑装的妇女,
她们都举着一块纸板,
上面写着:
“Famille sérienne”
(“叙利亚家庭”)。
我不无惊异,
大脑中立即闪现了
远方的战争、杀戮、
孩子们呆滞的目光、
漂洋过海的艰辛逃离,
也想到了她们
现时在异域
艰难的境遇。
我向她们投去
同情的目光,
无奈,绿灯转瞬亮了,
我不得不启动车子,
但在反光镜里
我看着她们
在寒风中
渐行渐小的
瑟缩躯体,
最终消失在
11月末阴冷的、
滴着小雨的
如铅的天际……
6、学者的着装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
男电视主持人出现在荧屏上
衣领处竟然没有任何系戴,
第一次肆无忌惮地制造荒唐。
那个年代的学者们,
也都须领带配衬西服正装;
在会见、在课堂、甚至在街上,
绝对要与身份相当。
可是,在10年后、20年后,
就在30年后的今天,
当我面对一位我敬重的同行,
我却一身古板、自感有点洋相。
7、塞纳河上的旧书摊
在不打开的时候,
你就趴卧在塞纳河岸上,
身上涂着暗暗的绿漆,
像是一个硕大的魔箱。
像是一个硕大的魔箱,
无人敢低估你可能的内藏,
只要在阳光下打开,
历史与知识就在此迸发异光!
你总是被团团围住,
不少人把你当作淘宝殿堂,
你连着地铁里读书的青年,
也充实着收藏家与诗人的梦想。
我移目塞纳河会意微笑的流水,
原来,你无处不在展示自己的力量!
8、旁听博士论文答辩
——记在巴黎-索邦大学
走进你的院子,
我无法掩饰内心的震颤,
左右分立的雨果与巴斯德塑像,
都在凝思,也像是审视的考官。
走进你的答辩大厅,
气氛静寂,场面庄严,
在紧随答辩者的陈述之后,
是深入的提问和谙熟的自辩。
大厅的三面是珍贵的镶金书藏
我看见它们连成了一道耀眼光环,
剩下的一面是通亮、通亮的窗子,
好一种预示!也是一种呼唤……
9、参观地下墓穴博物馆
有这样的地方,叫我十分诧异,
竟吸引活人走进骷髅的境地,
在几十米下的长长甬道中,
我第一次与无数骸骨屡屡亲密。
我借着灯光仔细查看,
我在思索,却毫无恐惧,
一处处文字,让缘由开始明晰,
我不禁感叹这100年前的创意。
从被围剿的起义者的誓言,
到多个教堂后的墓穴迁移……
最后,一句古人的格言搅动了我的沉思:
“人在死后才更突显其生存的意义!”
10、在法国人家过圣诞平安夜
第一次见面的小孙女,
已不相信有圣诞老人;
但圣诞节的诱惑与惯性,
每年这个时候都叫人
早就备好全力欢庆。
10年之后的这个时候,
我不远万里又进入这个家庭;
“圣诞幼儿园”自然是一副新貌,
小孙女10年前的出生
应该是这种虔诚的显灵。
硕大的火鸡熏香浓浓,
祝福的话语饱含深厚友情,
餐后的甜点一定要有13种,①
祈愿今后的幸福与快乐
就像这平安夜团圆饭一样丰盛。
我这个远道而来的
旧日的中国友朋,
送上大大的中国结,满堂映红,
沉浸在和睦的一家人氛围之中,
思忖着未来地球村的前景……
11、巴黎元旦除夕之夜
20年前,每到元旦除夕之夜,
香榭丽舍大街都会有我的身影,②
我会像年轻人一样欢快、跃动,
为辞旧迎新送上留恋与欢庆。
我曾为这样的时刻写过诗歌,
尤其爱看年轻人追逐着相抱相拥,
今年的这一时刻我又赶在这里,
却只能从电视上投目这一盛景。
嚯!还是百万洪流,人头攒动,
香槟酒冲击星夜,在灯下绽放彩虹,
年轻人解除了禁忌,仍在相互追逐,
嘴里却喊着:“恐怖者必败,我们必胜!”
12、与我的学生邂逅
我教过的学生,
可能已经成千上万;
我无法都记住他们的姓名、容颜,
却时常被他们冷不丁从侧呼喊。
这一次,是在巴黎的大街上,
一位女士突然站到我面前;
一口一声亲切的“张老师”,
她的法国丈夫也凑上来寒暄。
女士说她是我哪一年的学生,
可我的印象已经模糊、浅淡;
她开始细说起一个难忘的小故事,
我恍然大悟,连声表示“抱歉”。
我越来越得意我从事的职业,
让山与山搭桥、水与水汇川;
不同文化在交融,跨国姻缘也不鲜见,
我的心,一时化作了塞纳河上的光焰……
13、教授与小说家
以我的认识,
教授遵从理性,
整天埋进书堆,
去图书馆是仅有的活动。
而小说家,
则以虚构和编造出名;
会讲故事,会斗嘴皮,
想象,是在构筑梦境。
可是,我面前这位教授,
学术界享誉,小说界走红,
理性与捕捉幻觉融一身,
随域的人格变幻无穷。
他告诉我,教授是职业,
写小说,是感悟多彩人生;
我真有意重拾早年的理想,
或许,余下的日子还可一用……
14、逛旧货早市
时间:每一个周六清早,
地点:提前在巴黎四周选好,
循着车上导航仪的箭头,
说着、笑着,结伴去淘宝。
缓缓的山坡,冬日阳光满照,
不是牛群入圈,不是绵羊放跑;
朝着一排排临时搭起的架子聚拢,
带着猎奇的心和内存不多的钱包。
你买了叫你眼眸一亮的油画,
落款人的姓名好一通寻找;
他搜罗到一本旧的邮票簿,
我则只拿了一把“拉吉奥”小刀。③
多数时候,如愿以偿,
中午时痛快地去吃汉堡包;
也有时一无所获,却也满足——
变了变环境、也活动了腿脚。
目标不远不高,只为心不衰老……
2017年5月7日初稿改定
注①在法国文化中,在无特指的情况下,并不忌讳“13”这个数字,它通常表达“多”或“盛情”之意。
②我曾于1993-1998年在我国驻法国大使馆商务处担任一等秘书,那里距香榭丽舍大街仅几分钟路程。
③“拉吉奥”(“Laguiole”)小刀,为法国农民口袋里常放的一种小刀,既方便使用,也成了一种饰品,加工精细,可做工艺
品收藏。
(转载请注明出处)